农药涨,化肥涨,为什么菜价还跟10年前一样?

   2018-12-19 IP属地 湖北422

在我们这个时代,“涨”是一个最常见的字眼,正如我们大家亲身感受到的:人工涨了,20年都翻了多少倍了;农资涨了,20年前一袋进口复合肥100元左右吧,现在好像也翻一番了。总之一切都“涨”,仿佛“涨”才是对的,不涨才是不正常的。

可是蔬菜价格高的时候,遇到过年过节,大几块一斤的蔬菜也很平常,当然也有价格低的时候,遇到滞销一毛二毛也不稀奇;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?在这个什么都“涨”的年代,蔬菜的收货价为什么就动不了?

笔者一直在苦苦思索,仍然还是很难有一个清晰的答案,看来做农业难,不但难在怎么做,还难在你做输了还不知道为什么啊。直到有一天,笔者回到了乡下,住了一段时间,通过与周边邻居菜农们的日常交流,似乎发现了一些端倪,或许这才是蔬菜收货价格多年一个样的核心原因----那是就菜农们的经营习惯!笔者不知道对不对,今天借这个机会,跟大家分享一下,看有没有道理。

习惯一:菜农们从来不会算成本。我们可亲可敬又可怜的菜农朋友们,年复一年的在田间地头里劳作,只在乎种得成不成,长得好不好,几乎很少去关注成本。即使他们去算成本了,也未加上自己的土地与自己的人工,远远低于蔬菜的实际成本,间接造成了蔬菜收货价可以更低的理由,他们没想过这样的成本还不如把地租出去,自己帮别人打工赚得更多。

习惯二:种出来的菜多少钱都要卖掉。菜农们辛苦几个月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,好市时当然开心,但是滞销的时候也不少,很多时候我们发现,菜农朋友们不管收货价多低,甚至蔬菜的价值还不够请人抢收的费用,他们还是依然要把菜卖掉,实在让人辛酸。笔者曾不止一次听菜农这样说过,蔬菜种出来不容易,白白扔在地里太可惜了,不管赚不赚钱都要卖掉的好。甚至还有这样说的,一分两分都是收入,做农业就是这样的光景,命运该你亏你就得亏呀。

习惯三:赚不赚钱不要紧,关键不是最惨的那一个就好。长期生活在农村,有时很难有非常大的格局,他们的比较都是在相互邻居和熟悉的朋友之间,他们种菜有时不对比谁赚得最多,而是看谁亏得最少,只要最惨的那一个不是自己,心中还是有侥幸的念头,看嘛,我不赚钱算不了什么,别人都亏了十万八万了。天啊,这是怎样的一个习惯啊!这种心态虽说说的有点露骨,但是确实存在于很多地方,都是农村人,有这种心态很正常,敢于承认这是客观事实也是需要勇气,最重要的是认清问题可以帮助更好的解决问题。

在笔者看来,正是菜农们的这些习惯,间接成为了蔬菜收货价格多年一个样的“幕后推手”。试想如果菜农朋友们有清晰的成本意识,当种菜收益不及租地和打工的收入时,我宁愿不种,你说供应量不就降低了吗?还有如果收货价格都低于你的采收成本时,你把菜推倒重来,也别去送人做人情,别做这种可怜的慈善,供求也会很快逆转的,你说呢?很多人都知道国外如果某一个品种产量过大,就会集中销毁掉一批,哪怕是外观还很不错的,最重要的是不要影响到自己的价值,比如佳沛奇异果、新奇士橙,最后如果我们大家都以追求盈利为目标,共同探讨,共同进步,不把别人亏得更多作为自己的借口,这样自己不就更清醒一些了吗?

有时候笔者在想在农贸市场卖菜的朋友们,他们却能够把租金、自己的人工及生活费用变成成本,加在菜价之中,反正不赚钱不干,干不了宁愿进厂打工,所以这里的菜价上涨了。而我们这些菜农朋友们,正是由于上面这些习惯,该算的成本不算,该放弃的不舍得放弃,让蔬菜的收货价格长期一个模样,或许这才是蔬菜收货价不涨的重要原因。笔者设想,当有一天,菜农朋友们有了成本意识,有了清晰的经营思路,这个行业才能回到一个合理的平衡,蔬菜的收货价格才能站上一个符合时代的台阶。这是笔者的观点,不知道兄弟你是怎么看?(中国农药网)

上述价格信息因采集时间和地点存在差异仅供参考,请以产地实时价格为准。

举报收藏 0评论 0
知农网公众微信
相关价格行情
推荐价格行情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宁夏西瓜来了!!  |  亮照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投稿须知  |  知农网APP  |  汇款方式  |  农网联盟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隐私政策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  |  陕ICP备16004019-3号  |  陕公网安备61052602000037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