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不久在农人之家看到网名为“威海农夫”果农的发言:
这两年苗商猛一个劲的炒黄桃,把很多桃农给坑哭了,今年黄桃出现大面积滞销。2019年7月25日威海宋村大集黄金蟠市场零售价已经10元3斤了,明年会不会步黄桃的后尘很难说,分析主要原因就是桃没熟就上市,消费者没有吃出桃的味道,没有回头客导致的市场消费疲软,也可以说是桃商把我们桃农给害了。
对于黄桃的局面:分析为客商“早采”,造成品质达不到要求,顾客不买账!“早采”似乎成了水果行业的潜规则,很多果农或果商为了抢市场,不惜“早摘早采”,使得水果成熟度不够,口感和风味都达不到,导致顾客成了“一锤子买卖”,实际上,这种“早摘早采”反映的也是供过于求的局面。
今天下午转发一篇文章,讲到种桃果农自己开辟销售途径来销售桃子,效果还不错。
但这种方式对于广大果农来说,可能还不是很适合的,毕竟桃子上市太集中了,保存时间也有限。
正如一位朋友所说:如果种植量较少,所以采取单线作战是可以的。但对大多数桃农没有参考价值,因为桃子(特别是早中桃)集中上市,大宗交易还是离不开中间商和批发市场,最终逃不过量多价低、量少价高的规律,比如去年和今年桃子价格就出现过山车的现象。
笔者觉得这个理论同样适合砂糖橘等水果,不太可能绕开客商,不能绕开的话,只要集中上市,难免就会出现积压价低情况,难逃滞销之劫。
种植的门槛并不高,种出水果出来门槛也不高,一窝蜂种植模式不可避免。
所以,有人讲很多水果的“滞销”是与生俱来的,您觉得呢?(水果价格网)